《网易河南》鞋王王振滔:退出“富豪榜”进入“慈善榜”

2013-04-24

  其实对于一个企业家,什么才算是有社会责任?其实很简单,即引领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王振滔掌舵的奥康集团中,“百年奥康 全球品牌”的企业愿景即是在向世人宣告:奥康,不仅仅是一个追求营销快跑的工厂,更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企业。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称不上真正的企业家”。 这是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在浙江省希望工程20周年获得特殊贡献奖颁奖典礼上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他平时讲的最多的一句话。

  20多年来,王振滔通过自身奋斗,拥有巨额财富、显赫的社会地位,同时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成为一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据不完全统计,他以及他的企业已经累计向社会捐款捐资达亿元。


成立基金会帮助贫困学子圆梦

  “国内皮鞋行业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这是王振滔所创造的赚钱的事业。与这份事业相对应的是王振滔所领导的慈善事业:助学、扶贫、赈灾、捐资建设体育文化事业……

  由王振滔出资2000万元,于2007年4月6日成立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是经中国国务院和民政部批准,中国第一个以民营企业家名字命名的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主要致力于宣传慈善事业、向社会贫困群体提供帮助、对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等方面。

  同一年,一个名叫“爱心接力计划” 的助学项目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它在全国首创了一种新的助学理念:让受助的学子在有经济能力之后将自己的受助金传递给他人,从而完成爱心接力,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因此受助。而这一创意的萌芽正缘于王振滔多年来资助贫困学子的心得:施舍往往给学子带来压力,那就变资助为爱心中转站,减轻学子的心理负担。

  有一年元旦,王振滔去革命老区大别山看望受助学生。然而,与孩子们见面的情景与王振滔想的完全不同。那些受到捐助的孩子心理负担很大,把从奥康得到的帮助当作了施舍。在交谈过程中,有位大一女学生在王振滔一再的鼓励下,终于大胆地说:“这钱能不能算我借你的?我打借条给你,以后会还给你。”

  怎样才能让爱心不被认为是施舍,而且能更大范围地、持续性地传播、传承?王振滔思索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受过资助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再帮助一名贫困大学生,把这种爱心直接传递下去。这就是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的主导思想——不是把钱施舍给很多人,它更应该体现一种爱心模式:我帮助你,你可以帮助别人,等于把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理念萌芽后,王振滔将其构思成“爱心接力计划”,并以此作为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的首个资助项目。至今,项目已成功走过温州、湖北、贵州、安徽、山东、珠海等26站,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帮助约7600名寒门学子走进大学校园。

  同时,为支持职工子女的文化教育事业,激励职工子女尽力晋升文明程度,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于2009年启动了“职工子女教育计划” 已经帮助了近百名员工子女圆了大学梦。

  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但作为一粒“种子”,一个“支点”,相信它的“光环”效应远远不止这些,当这个1乘以13亿,那社会必定更加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慈善。


坚持6年对抗欧盟“反倾销”

  2012年11月18日,奥康收到欧盟高等法院下达的判决书,最终裁定欧盟初级法院在审理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的案件上,个别法律条款使用不当,欠缺公正,推翻了欧盟初级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定,终审判定奥康胜诉。这标志着奥康公司长达6年时间抗辩欧盟反倾销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双重胜利。

  2006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继此前持续对中国皮鞋实行配额限制后,首次对中国皮鞋实行反倾销,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高额反倾销税。

  面对欧盟反倾销的大棒,奥康通过多年的国际化道路经验,认真解读WTO贸易规则,发现此次欧盟对原产自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不符合个别条款,于2006年10月23日作为中国鞋业第一家鞋企在第一时间正式聘请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从司法程序对这一明显不公平的贸易决策向欧盟初级法院提起诉讼,甘当“出头鸟”,不做“鸵鸟”。随后,泰马鞋业、南海金履鞋业等4家中国鞋企也跟随奥康宣布上诉。

  2006年年底,因中国鞋企积极抗辩欧盟反倾销,欧盟执委会公布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并主动邀请中方对绿皮书进行评论。此事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高度重视,曾先后组织召开了“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评论座谈会”和“中欧贸易官员贸易救济工具问题研讨会”,积极促成中欧双方关于欧盟贸易救济措施问题的积极友好对话,对进一步开展反倾销诉讼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7年1月8日,在中国皮革协会的支持下,奥康联合其他4家鞋企,在北京召开了反倾销诉讼情况通报会,听取各方意见,为持续做好抗辩工作做准备。

  然而,欧盟对华实施的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到期后,中国鞋企的奋起应诉与抗辩仍没能阻止欧盟反倾销大棒。原本到2008年10月此项反倾销措施就应到期,但欧盟委员会不顾大部分成员国的坚决反对,执意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案展开“期满复审”。2009年12月,欧盟作出了复审决定,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

  “满期复审”到期后,2010年3月,欧盟初级法无正当理由院驳回奥康等中国5家鞋企的诉讼请求,宣布中国鞋企一审败诉。得知消息后,奥康聘请的中方律师问奥康董事长王振滔是否继续上诉,王振滔表示:如果就这样忍了,中国鞋企将输得一塌糊涂。针对是否继续上诉,王振滔认为:其一,在反倾销诉讼的时间上,奥康要有长期准备,诉讼不仅仅是为了打赢官司,而是要让欧盟国家听到中国鞋企抗辩的声音;其二,在官司的输赢问题上,我们要有两手准备,抗辩反倾销是一种使命,就算输了,我们也展示了中国鞋业勇担责任、遵守规则、平等贸易的新形象,同时还可以为国内其他行业积累经验;其三,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反倾销压力,国内鞋企应建立共同应对贸易壁垒的组织,而不是旁观几只“出头鸟”冲锋陷阵。欧盟这次为期两年(含“满期复审”3年)的16.5%反倾销税是“投石问路”,如果这两年中国鞋企忍了,那么第二步欧盟也许会制定5年征税期,中国鞋企将输得一塌糊涂。从形势上看,奥康未最终败诉,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因为这是责任,更关系到中国鞋业的未来。

  奥康连同中方律师继续研究一审败诉原因,逐项解读国际贸易争端法律法规,并将反倾销一审败诉情况及经验材料上报至商务部门。2010年4月8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启动了司法程序,将欧盟反倾销案上诉世贸组织,请求WTO成立专家组,通过二审协调解决这场由欧盟发起的不公正的国际贸易争端。

  随后,奥康在其他4家鞋企感觉二审胜诉无望宣布退出的情况下,不惜承受巨额的诉讼费,坚信法律,追求平等,孤军奋战,坚决上诉至欧盟高等法院,继续走上艰难而漫长的反倾销抗辩之路。

  期间,温州市商务局、温州海关、浙江省商务厅为奥康继续坚持抗辩提供了有关法律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资源支持。国家商务部通过启用WTO专家组,多次与欧盟高院进行交涉,维护法律的正义与公平。

  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2011年3月31日,欧盟宣布从2011年4月1日起,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这一维持了近5年之久的不合理贸易保护措施终于“寿终正寝”。然而,欧盟虽然单方面终止了措施,但并未解决反倾销的法律问题,奥康在欧盟法院的司法程序并未走完。

  欧盟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证明在法律上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奥康以此为契机,决定从司法程序上继续申诉,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法律面上探索解决路径,为奥康乃至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遇到的法律问题寻求答案。

  经过奥康向欧盟高院多轮申辩后,于2012年11月15日,欧盟高等法院于11月15日下达判决书,最终裁定欧盟初级法院在审理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的案件上,个别法律条款使用不当,欠缺公正,推翻了欧盟普通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定,终审判定奥康胜诉。


搭建教育平台,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王振滔曾经不止一次的说道:“我退休后就只做两件事: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王振滔尤为关注的领域。

  在王振滔的大力支持和主导下,2007年1月15日奥康成立了中国鞋行业的第一所企业大学——奥康大学。奥康大学创办以四部发展战略为指引,目的既是培养奥康所需人才,更是为行业及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这既是站在对企业负责的角度,更是站在了整个行业的高度为社会发展尽奥康的一份责任。

  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奥康大学从成立至今,推出了三个EMBA班级,邀请全国知名实战专家和著名教授为大家授课,让学员体会到了真正EMBA的教学模式。其中黄埔一期EMBA,主要对象为企业高管。通过培养,学员了解到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领导与管理经验也得到理论上的升华。同时,还拓宽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思维和视野,提升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眼界和高度,为参加学员彼此切磋、沟通交流、互动提升创造机会。

  “有了办学经验,接下来我们将以敞开式办学的姿态,面向社会招生,为其他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奥康大学校长王振滔说道。

  为了培养更多的企业甚至行业的人才,近几年来,奥康曾先后接收各类专业高校毕业生上千余人,让毕业生在见习期间能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得到锻炼,见习期满就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企业人才。同时奥康在总结见习生的管理经验基础上,规划拓展了见习生接收渠道,进一步突破地域局限,探索与高校结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见习基地等多形式、多途径的人才对接管理模式。奥康也因“踊跃承担见习任务,管理规范,工作成效明显”成为2010年全国100家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生存之道。王振滔助推教育不仅仅是在为企业谋前途,更是在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谋发展。

  正是王振滔对公益事业的多年倾心投入,也让其头上多了不少光环。“中华慈善大使”、“国际慈善名人奖”、“中国慈善特别贡献奖” 、“浙江慈善奖”……

  也因此,有人对其提出质疑,不管是“长于营销策划”还是“爱作秀”的评价,都是在质疑其公益行为背后的利益取向。对此,王振滔的第一反应是:“做慈善是好事,我为什么不能宣传?如果这也是作秀,我倒希望中国这样的作秀更多一些。”

  如今的王振滔有一个理想:他希望在自己今后的生命里,能够用自己更多的时间与行动投入到慈善与教育事业中,让更多的人的参与进来,关注慈善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转载:http://henan.163.com/13/0423/13/8T5BT3RO022701B8.html